2017年5月26日上午,本学期第三次财务大讲堂——“会计信息形式质量研究”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220室举行。本次大讲堂由西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入选者杨丹教授主讲,由暨南大学会计学系、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入选者胡玉明教授主持,100余名暨南大学师生聆听了讲座。
(杨丹教授作客MPAcc会计名家公益大讲堂)
(胡玉明教授主持大讲堂)
杨丹教授从人类世界横向和纵向发展的角度出发,为我们解读会计横向和纵向发展的逻辑。杨丹教授认为,“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会计的横向发展。他介绍了“一带一路”国家的“官方语言”会计准则的使用情况。随着会计改革的深化,中国实现了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而面向未来的“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给我国会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推进,提高“一带一路”会计信息和资源配置效率,致力“一带一路”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建立“一带一路”会计联盟。杨丹教授认为,会计的信息化改造促进了会计的纵向发展,改造的短期目标关注的重点应该是会计信息形式质量的提高。
在分享会计信息形式质量的研究成果时,杨丹教授基于通用模型视角,为我们解读会计信息质量的三个方面——内容质量、形式质量、解读质量的本质。他指出,会计信息内容质量的提高一直为我国监管部门、会计领域学者和从业者们所重视,而会计信息形式质量和解读质量的地位和作用尚有待提高。有关会计形式质量重要性的理论研究发现,会计信息的形式质量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它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对会计信息的信任程度,影响其决策判断,从而影响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但我国会计信息形式质量的提高还面临不少障碍:如缺乏改善会计信息形式质量的理论指导,缺乏中文语境下会计信息形式质量的具体度量标准,缺乏对于中国公司披露呈现方式的具体分析研究等。我国会计信息形式质量的建设,有待监管、实践、学术研究等领域的共同努力。
基于我国会计信息形式质量的发展现状,杨丹教授指出了我国会计信息形式质量的六个研究方向:中国情境下会计信息形式质量度量指标构建研究、非盈余信息形式质量研究、以及会计信息形式质量与资源配置、管理层动机、心理学、披露媒介之间关系的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都将聚焦我国会计信息形式质量的改善,为我国监管层的政策制定、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以及投资者教育提供有益帮助。
在互动环节,针对同学们在会计信息形式质量的概念与外延、会计信息形式质量成本与效益,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推进信息形式质量的建设等方面的疑惑,杨丹教授用他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一一作了解答。
(问答互动环节)
最后,胡玉明教授对本次大讲堂作了总结,他希望大家能从杨丹教授对会计信息形式质量的解读中获得新的认识和思考,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用更广的视野去理解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设。本次MPAcc会计名家公益大讲堂圆满结束。